8位婆婆媽媽的口罩工坊 加入國家防疫隊

自製口罩套成為新興「家庭代工業」,老字號NPO婦女新知協會的新知工坊,靠著一群「婆婆媽媽」的專業裁縫力,成為防疫助手。她們不僅手作口罩套,還將舊衣變新衣,讓循環經濟變得更有溫度。



防疫大作戰,口罩人人在家自製,讓全民都加入國家防疫隊?一場立院的質詢,意外引發口罩與口罩套的爭議。口罩沒法在家自己做,口罩套呢?除了在家上網學習如何做口罩套的網友,確實有一群「婆婆媽媽」,早已投入口罩套製作,希望發揮專業裁縫力,成為防疫助手。

 

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旗下的新知工坊,位在台北NPO聚落的三樓,小小的辦公室就像一個小型紡織廠,裁縫師們忙著縫製口罩套。看似簡單,其實非常費工,從布料裁剪、摺邊熨燙、到縫紉收邊,都得細心製作,一天一台縫紉機只能做30個。

 

「你看,這是我們去夜市買來的,收邊就很隨便,我們都要折一層進去再車縫一次,才不會毛毛的,」新知工坊專業經理人張翠玲攤開他們做的與外面買來的口罩套,很自豪地說。




婦女培力與循環經濟



新知工坊是婦女新知協會在2017年開啟的新事業,秉持「女人幫助女人」的創會精神,雇用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招募來的中年失業或轉業婦女,給予專業裁縫訓練,並利用回收牛仔褲或是布料工廠剩餘的庫存布,提供客製化訂製衣服的服務,或是承接企業專案。例如,口罩套是替緯創資通製作給員工,也曾幫永豐銀行利用過季制服重做成護照套。

 

「我們同時具備婦女培力與循環經濟的精神,新知工坊最終的目標是希望成為一家社會企業,」婦女新知協會總幹事趙曉怡說。


婦女新知協會是從婦女新知基金會衍生出的姐妺會。1987年成立的基金會,以議題倡議為主,從婚姻諮詢、家暴保護、就業輔導、到婚姻平權,是台灣老牌的非營利組織(NPO)。1994年成立的協會,則負責落地的服務,主要業務有三項。一是「女人104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」,由女性志工提供民法諮詢、女性心情協談服務、及社會福利資源轉介。二是提供家庭照顧者諮商與培力服務,協助照顧居家的老人、失智者、身心障礙者等,讓照顧者也能得到所需的服務,因為不是只有被照顧者需要關懷,照顧者本身也面臨沈重壓力,但他們的需求卻很容易被忽略。

 

「台灣需要被照顧的失能人口約有90萬人,很多是家人在照顧。但他們的角色不光只是家人,還是專業照顧者,但卻沒有勞保,而是領國民年金,也不見得就一定有專業的照護技能,更別說還有心理壓力。我們的居家照顧不是做護理與居家陪伴,而是提供家庭照顧者協助與課程,」趙曉怡解釋。


從「第一件衣服」到「最後一件衣服」


第三項業務就是新知工坊。這源自於早期開辦的拼布班課程,原先只是讓有興趣的婦女上課學習,但幾年前他們也希望擺脫NPO傳統只靠募款、企業贊助、或政府補助的方式,除了幫婦女培力之外,也可以提供就業機會,並擴大協會自給自足的能力。

 

工坊的起心動念是要做「第一件衣服」與「最後一件衣服」。第一件是幫小孩做衣服,最後一件則是幫自己做臨終時想穿的衣服。本身是社工專業的趙曉怡說,她曾做過一個實驗,要求女人把現在穿的衣服與想穿的衣服掛在兩條線上,結果發現兩條線上的衣服竟是天差地別,例如,曾有位女性朋友竟然希望自己的壽衣是一件芭蕾舞裝。

 

「最後一件衣服」的概念立意動人,只是並未實現,他們卻因此衍生出客製化的服務。客人可以拿舊衣請工坊協助設計與縫製,賦予老物新生命。例如,可以將過世爸爸的老西裝,改做成一件新衣,讓資源再利用的永續環保,變得更有溫度與情感。

 

有位他們輔導的女性,媽媽過世了,就將媽媽的一件洋裝拿給工坊,改做成一個抱枕,讓她在想念媽媽時可以抱著抱枕舒緩悲傷情緒。這個外面絕對買不到的抱枕是充滿巧思的「洋蔥包」,正面像書包一樣可以掀開,裡頭布面上印製了她小時候跟母親的合照,讓人不禁動容。


「我們裁縫師把抱枕交給客人時,兩人眼中都泛起了淚光,」趙曉怡說。



用咖啡麻布袋做成隨行杯提袋


客製化服務之外,工坊主要業務是承接企業的專案。他們的第一筆訂單,是跟以提倡零廢棄時尚為品牌精神的Story Wear合作,Story Wear提供設計與布料,由他們加工縫製,替緯創作的口罩套就是這樣而來。他們也替知名時尚品牌做野餐袋,包括後背包與地墊。也有企業自己找上門,路易莎咖啡就提供咖啡豆麻布袋,請他們做成隨行杯提袋在咖啡廳裡販售。


「這些量都不大,要找外面工廠代工很難,我們反而能夠接這樣的生意,」本身就是從拼布班學員一路做到現在的張翠玲表示。



素人轉型做生意,連定價都不會


不過,要從NPO轉型為社會企業,其實困難重重,光是如何定價、開發客戶、會計做帳等基本的商業營運,對他們來說都是挑戰。目前客戶多半是透過Story Wear與協會主管個人人脈而來,因為僅8位裁縫師的人力,光是應付訂單就已經捉襟見肘。

 

「我們都是素人,要算成本、風險這些東西,弄得我們頭很痛。也沒人力開發訂單,連我們網站都沒有辦法更新,現在根本沒有獲利,」趙曉怡坦白地說。

 

儘管如此,他們還是堅持做下去。工坊場地已經過於擁擠,預計在2020年搬遷到新辦公室,希望新空間能擺脫目前「家庭代工」的印象,打造出專業的裁縫品牌形象。

 

「我們的工作是有使命感,薪水少一點沒關係,不然會做得非常痛苦,但還是希望能有更多企業支持,」趙曉怡說。




訊息來源:https://csr.cw.com.tw/article/41379